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

点击数:444 | 发布时间:2024-12-11 | 来源:www.ttcypt.com

    增加内驱力,从思想上看重高中二年级,从心理上强化高中二年级,使战胜高考考试的这个重点环节过硬起来,是“志存高远”这四个字在高二的全部讲解。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《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》期望你喜欢!

    选择题部分(44分)

    1、选择题(本题有19小题,1—13题每小题2分,14—19题每小题3分,共44分)

    1.下列词汇中,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饿莩(fú)饯别(jiàn)凝噎(yē)秦塞(sài)

    B.庠序(xiáng)社稷(jì)红绡(xiāo)幽咽(yē)

    C.孝悌(tì)数罟(shù)崔嵬(wéi)憔悴(cuì)

    D.迁谪(zhé)猿猱(náo)咨嗟(jiē)贾人(gǔ)

    2.下列词汇中,没错别字的一项是()

    A.苗裔嘈杂总角之晏哭哭啼啼

    B.霓裳弥补地崩山摧夙兴夜寐

    C.愆期讴哑汗涔涔雕阑玉砌

    D.潦倒石栈磨牙吮血钿头云蓖

    3.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汇,适合的一项是()

    ①他忘不了那一段的往事,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。

    ②各高校要在现有基础上,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,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。

    ③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,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

    步,甚至屏住呼吸,以免公众专注的阅读。

    ④投资股票比投资开放式基金风险大得多,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投资股票。

    A.辛酸完善妨碍尽管B.心酸完善妨害虽然

    C.辛酸打造妨害虽然D.心酸打造妨碍尽管

    4.下列各句中,加点的词汇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论文抄袭事件在学术圈外的范围也频频发生,这就不可以不引发大家的深思:不管哪

    行哪业,动辄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、营业额考核的规范,是不是完全适合?

    B.王蒙的作品《青狐》的确是一本出色小说,我读着读着,常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

    和精到的描写感动,时不时地拍案而起,击节叫好。

    C.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,作者诚恳地说,书中不少怎么看都是一面之识,欢迎大伙批

    评指正。

    D.沿着岷江且行且看,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、动人心魄的伟大,又能领略沿江两

    岸不为人知的民族文化,领会别样的风土人情。5.下列句子没语病的一项是()

    A.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,消除事故隐患,坚决防止重特大安

    全生产事故的不再发生。

    B.大学招生所采取的“择优录取”原则有益于鼓励年轻人刻苦学习,努力上进,提升自

    身素质,参与公平角逐的好风气。

    C.中药不只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,而且价钱比较实惠,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,受

    到了大多数患者的欢迎,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药物。

    D.伴随中国足球队在比赛中的屡屡失败,热爱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目前真的感到非常迷

    惘。面对这片绿茵场,不知是继续呐喊助威呢,还是干脆掉头而去。

    6.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,适合的一项是()

    佛陀说:守戒律的人,▲。有禅定的心,▲。智慧开花的人,▲。一个人透过内在展示戒、定、慧的品质的人,即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!

    ①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,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。

    ②未必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,即便没智慧之花,也会有芳香。

    ③就非必要在因缘里探寻芬芳,他的内心永远维持喜悦的花香。

    A.②①③B.①②③C.②③①D.③①②

    7.下列诗句的内容与季节不对应的的一项是()

    A.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(秋天)——宋柳永《八声甘州》

    B.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(夏天)——宋赵师秀《有约》

    C.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(春天)——唐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    D.菡萏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。(冬天)——五代李璟《摊破浣溪沙》

    8.下列情境说话,用语得体的一项是()

    A.“好吧,既然诸位这样客气,那样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!”——某大学工会讨论

    高龄退休干部活动策略时,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。

    B.银行营业厅员工对张小明说:“你想做什么?”——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,正

    选择要到什么窗口办业务。

    C.“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,就动刀动枪的”——中国政府发言人在媒体发布会上针

    对解决区域间矛盾问题时表达我们的建议。

    D.“抱歉打扰你了!我想跟你垂询一下怎么样解压、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。”——

   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。

    9.下列句子中没通假字的一项是()

    A.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.畏途巉岩不可攀

    C.匪来贸丝D.肇锡余以嘉名

    10.下列各句中,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()

    例句:五十者可以衣帛矣

    A.名余曰正则兮B.纫秋兰以为佩

    C.侧身西望长咨嗟D.谨庠序之教

    11.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汇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()

    A.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.至于顿丘

    C.黎民不饥不寒D.由于长句

    12.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()

    例句:恐年岁之不吾与

    A.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B.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

    C.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D.使快弹数曲

    13.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

    译文:不要错过它们成长繁衍的时节,七十岁的人可以凭着这吃到肉了。

    B.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

    译文:期望你不要生气,大家就把秋季作为婚期。

    C.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

    译文:凄凄切切不再像刚刚的那种声音,在座的人重新听到都掩面哭泣不停。

    D.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。

    译文: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,反复给百姓讲孝顺爸爸妈妈的意义。

    14.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剖析不适合的一项是()

    A.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    (这两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办法。下联的“万里”、“百年”和上联的“无边”、

    “不尽”相互呼应,从时间、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,可见构

    思的精巧。)

    B.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

    (此句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,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,说明周围船上的大家都沉

    浸在“余音绕梁”的境界中,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魔力。)

    C.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    (这两句是直接抒情句,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我们的愁苦,一为自

    己前途茫然而愁,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。)

    D.黄鹤之飞尚不能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

    (这两句运用反衬、夸张的表现手法,极言山峰之高,绝壁之险,渲染了惊险的气

    氛。)

    阅读下面选文,完成15—16题。

    《诗经》原来是诗,不是“经”,这在咱们今天是非常明确的。但在封建社会里,诗三百篇却被尊为“经”,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。

   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,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。这类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、宴会和各种典礼,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。其次则用于政治、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,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,其用途和平时的语言差不多,当然它愈加曲折动人。比如周代有一种“献诗陈志”的做法,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哪些好事或坏事,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,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。还有人因为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,也总是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。应该说明,“献诗陈志”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,所以卿士“献诗”总和“瞽献曲”或“瞍赋”、“矇诵”并提。

   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,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,比如《诗经邶风新台》和《诗经秦风黄鸟》等,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。古时候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“徒歌”,比如《左传宣公二年》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,后来逃回来,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,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。如此的歌,从性质上说和“献诗陈志”没什么分别。不过士医生献诗,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;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,给采访诗歌的人采集去了,才配上乐曲,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。

    在外交宴会等场所,宾主各方总是通过“赋诗”来表达愿望和态度。“赋诗”时点出现成的诗篇,叫乐工们演唱,通过诗歌的问答,知道彼此的立场,这就叫“赋诗言志”。这种“赋诗”总是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,只是把赋诗者的看法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,来作比喻或暗示,所以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。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》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原故,把卫侯羁押起来,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,郑国的子展就赋《诗经郑风将仲子》一诗。《将仲子》本来是一首爱情诗,这当中有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”的话,是说女的爱着男的,又怕旁人说闲话;子展却借用来讲,晋侯即使有理由,但“人言可畏”,其他人看来一直为了一个叛臣。

   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年代,因为新声代替古乐,导致了诗与乐的分家,诗也就由乐歌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,“赋诗”、“献曲”也不大见到了。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质作用与功效缩小了,封建士医生就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。譬如公孙丑问,《伐檀》诗中,为何君子不耕而食?孟子回答道:“国君用了他,就得到安富尊荣;子弟信从他,就掌握孝悌忠信。君子不劳而食,还有哪个比他功劳更大呢?”封建统治阶级就是如此“以意逆志”,后把诗尊为“经”。直到五四运动将来,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,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。

    15.下列关于原文1、二两段内容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《诗经》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,并没深刻的含意,但封建统治阶级却把

    它尊为经典,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。

    B.在春秋中叶以前,诗三百篇过去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,成为祭祀、宴会和各种

    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。

    C.所谓“献诗陈志”,一种状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,向国君或同僚陈述我们的心

    意,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。

    D.在古籍记载中,卿士“献诗”常常和“瞽献曲”、“矇诵”等一块出现,是由于卿

    士做诗将来,一直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。

    16.依据原文内容,下列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、外交和其他社会日常,《诗经》被当作表情达意

    的工具,总是能收到平时语言所没办法达到的成效。

    B.上古时候,人民群众的作品假如给采访诗歌的人采集去了,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,

    不然则仍然是没曲调的“徒歌”。

    C.古人在“赋诗言志”时使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,其含意大伙都了解,所以可以通过

    诗歌的来回问答,知道彼此的立场。

    D.孟子讲解《伐檀》说,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,使子弟掌握孝悌忠信,所以君子

    可以不劳而食。这就曲解了《诗经》的原意。

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7—19题。

    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”

    孟子对曰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

    曰:“不可!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

    曰:“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,人死,则曰:‘非我也,岁也。’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:‘非我也,兵也?’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

    17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讲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凶:有战乱B.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胜:尽

    C.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:打开官仓D.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罪:责怪

    18.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()

    A.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

    B.弃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

    C.王好战,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

    D.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

    19.下面对文章的剖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孟子的文章感情充沛,爱憎分明,辞锋犀利。源于本文的成语有“五十步笑百步”

    “弃甲曳兵”等。

    B.孟子的王道分两个阶段:使民无憾的王道之始和富民兴教的王道之成。养生丧死无

    憾,可以说是温饱阶段;到了“衣帛”“食肉”,则可以说是达到富裕阶段了;更

    要紧的是大办教育,申之以孝悌,进行精神文明建设,如此就能达成王道了。

    C.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”,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,梁惠

    王“移其粟于河内”,说明他并非“不知检”、“不知发”的人。

    D.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,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。本文彰显了孟子“民

    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民本思想与反对暴虐、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,显示

    出肯定的历史进步性。

    非选择题部分(56分)

    2、填空题(本题有2小题,共6分)

    20.文学知识填空。(2分)

   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杜甫之后,唐朝的又一伟大的主义诗人。他是中唐运动的主要主张者,倡导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

    21.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。(4分。任选四题,如超出4题,则取前4题评分)

    (1)▲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(《琵琶行》)

    (2)扪参历井仰胁息,▲。(《蜀道难》)

    (3)淇水汤汤,▲。女也不爽,士贰其行。(《氓》)

    (4)问君能有几多愁?▲。(《虞美人》)

    (5)▲,更与何人说。(《雨霖铃》)

    3、简答卷(本题有3小题,共10分)

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22-24题。

    周朴园(突然严厉地)你来做什么?a

   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。

    周朴园哪个指使你来的?b

    鲁侍萍(悲愤)命!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。

    周朴园(冷冷地)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。

    鲁侍萍(愤怨)我没找你,我没找你,我以为你早去世了。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,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。

    ……

    周朴园那样,大家就如此解决了。我叫他下来,你看一看他,将来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。

    鲁侍萍好,我期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。

    周朴园:(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)非常不错,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,你可以先拿去用。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。

    鲁侍萍(接过支票)谢谢你。(慢慢撕碎支票)

    周朴园侍萍。

    鲁侍萍我这类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。

    周朴园可是你——

    22.a、b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,这两句话的潜台词分别是什么?(2分)

    23.周朴园给侍萍巨额支票时,说“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”,这反映出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况,并请剖析他的性格特点特点。(4分)

    24.鲁侍萍开始时不止说到命,“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”,“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”。但终愤怒地撕掉周朴园给她的支票,请你剖析侍萍这个人物形象。(4分)

    4、写作题(40分)

    25.阅读下面的材料,依据需要作文。

    三个旅游者早上一同外出,一个人拿了根拐杖,一个人拿了把雨伞,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。晚上回来时,拿雨伞的浑身是水,拿拐杖的浑身是伤,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。于是前两个旅游者问第三个旅游者为何会如此。第三个旅游者回答说:“当大雨到来时,我躲着走;当路不好走时,我小心地走。所以我既没淋湿,也没跌伤。你们如此是因为你们过于依仗我们的优势。”

    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考虑?请自拟标题,自定立意,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,不要套作,不要抄袭,不少于700字。

    1、选择题(本题有19小题,其中1-13题每小题2分,14-19题每小题3分,共44分)

    1.D(A饿莩piǎoB幽咽yèC数罟cù)

    2.B(A总角之宴C呕哑D钿头云篦)

    3.A(辛酸:形容词。心酸:动词。完善:使完备。打造:开始成立;开始产生;开始形成。“妨害”是有害于,“妨碍”指使事情不可以顺利进行,妨碍、影响;尽管:表示姑且某种事实,常与“还”呼应。虽然: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,但乙事并不由于甲事而成立,常与“但、可是”等呼应。)

    4.B(A.动辄:动不动就。B.拍案而起:形容很愤怒。C.一面之识:孔,小窟窿。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。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。D.不为人知:极少有人了解。)

    5.D(A语义重复,删去“不再”,或将“不再”改为“再度”;B句式杂糅,删去“的好风气”;C.搭配不当,减轻负担。)

    6.C(结合语境,有禅定的心应与③中“他的内心永远维持喜悦的花香”发生关联,智慧

    开花的人不可以与②相连,从语意理解应与①相连。)

    7.D(D为秋天)

    8.A

    9.B(A颁通斑C匪通非D锡通赐)

    10.A(A和例句都是名作动,B为动作名,C为名作状,D为形作动)

    11.C(A.养生:古义,供养活着的人;今义,保养身体。B.至于:古义,到了;今义: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。D由于:古义,于是创作;今义,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缘由。)

    12.B(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为判断句C为状语后置句D为省略句)

    13.D(D项正确的翻译为: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,把尊敬爸爸妈妈,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

    讲给百姓听。)

    14.C(应为间接抒情)

    15.A(A项“《诗经》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,并没深刻的含意”有误。原文中说“这类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、宴会和各种典礼,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”,可见是有深刻的含意的)

    16.B(B项“不然则仍然是没曲调的‘徒歌’”有误。原文中说“古时候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‘徒歌’”,“如此的歌,从性质上说和‘献诗陈志’没什么分别。不过士医生献诗,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;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,给采访诗歌的人采集去了,才配上乐曲,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”。这样来看,“徒歌”不是没曲调的诗歌)

    17.A(凶:谷物收获不好,荒年)

    18.D(A.然,如此;形容词词尾。B.而,表修饰;表转折。C.以,介词,用;介词,根据。D.之,助词,取消句子独立性。)

    19.C(C项“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”错,应是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。)

    2、填空题(每空格1分,共6分)

    20.现实主义新乐府(每空1分,共2分)

    21.(1)别有幽愁暗恨生

    (2)以手抚膺坐长叹

    (3)渐车帷裳

    (4)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

    (5)便纵有千种风情

    3、简答卷(10分)

    22.你来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,是否要敲诈我。

    肯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,这个人十有八九是鲁贵。(1分)(意思接近即可)

    23.体现了周朴园想用资金补偿我们的罪孽,以求得灵魂的安宁,更急于用资金来解除对他的名望、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、恐惧的心理。表现其资金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虚伪自私,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特点。(心理2分,性格特点2分)

    24.鲁侍萍相信命,在苦难中挣扎,悲叹我们的“命苦”,表现出她善良的一面,也表现出她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。侍萍终撕了周朴园的支票,控诉周的罪孽,体现出“资金可以拉拢所有”的信条在侍萍这里行不通,充分表达鲁侍萍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憎恨,也体现了她正直刚毅、有骨气、有自尊的一面。(能结合文本剖析出人物的善良与刚毅,各2分。)

    4、写作题(40分)

    25.参照2024年浙江高中语文学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困难程度值0.75左右。

    参考: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优势和劣势,优势并未必代表成功,劣势也并未必代表失败,重点在于你怎么样对待。假如一个人擅长扬长避短,学别人之长,补自己之短,则不仅能够使优势更优,而且可以化劣为优,变短为长,勇往直前,立于不败之地;反之,假如以优势自居,看不到我们的短处,躺在优势上睡大觉,不可以健全和充实自己,那样优势也就会变成劣势。

    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优势和劣势,要擅长扬长避短;没永远不变的优势,也没永远不变的劣势,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。

    评分说明:①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,重复的不计,多扣3分。②字体工整、卷面整洁者,酌加1-3分;字迹模糊、卷面不洁者,酌减1-3分。③不写标题,扣2分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(https://www.dgzhou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